第二一二一章(1/2)

1;912;5991;;19;19;19;6;5;5;1;8;1;21;6;9;11;09;;热门推荐:、 、 、 、 、 、 、

8_8982赵昂的通风报信并没有奏效。

赵崇昭明白谢则安那么做的用意。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是谢则安一直以来信奉的事。既然打算把赵昀当太子来培养,最好能趁着赵昀还多带他出去看看。从知道百姓疾苦,从知道各地风物,从见过无数名儒大将——这样培养出来的储君,肯定会是最出色的储君。

赵崇昭对此是赞同的』有培养出了那样的储君,他才能真正清闲下来,和谢则安一起好好看看大庆的名山大川≡崇昭只恨赵昀到现在还只是个娃娃,恨不得他一夜之间长大成人!

赵崇昭不反对谢则安带着谢妹和赵昀一起“微服出行”,至少有谢妹和赵昀在谢则安不可能去太久。

太久了,他真的会受不了。

赵崇昭夜里再一次摸到谢则安房间里,开玩笑般和他起赵昂的算盘』则安:“对上妹,昂弟蠢了很多⊙道我还会分开他和妹不成?他也可以一起去的。”

赵崇昭适时地替自己抱屈。

谢则安哪会看不出他的心思′实赵崇昭能有这样的态度,谢则安已经很满意←们两个人一路走来,风风雨雨经历了不少,有了如今这种局面,步伐倒是可以放缓一点』则安准备趁着官还不算大,时不时地偷点懒于赵崇昭?再等个十几年,等把赵昀教出来以后,赵崇昭也可以自由玩怂。

赵昀现在才几个月大,他们已经随时准备撂涤不干了,想想还真有点罪恶感……

谢则安:“等赵昀长大了,我们一起出海看看。”

如果有言官在这里,谢则安肯定会被唾沫星子淹死,不过赵崇昭嘛,听到这个消息后自然是一千个一万个赞同。

两人商量好了,仰躺在床上着闲话。

不知不觉星斗西移,谢则安迷迷糊糊地进入梦想≡崇昭看着谢则安安详的睡颜,心里前所未有地平静,曾经那永远蛰伏在心头的恐慌和忧心,似乎一下子离他远去。

朝中很快又热闹起来。

耶律衍的归降来得让所有人措手不及。虎颌关前发生的那一幕,并没有穿回京城。对于许多边关人来,那是一个仅属于他们虎颌关的故事,不足为外人道。

端王代表恭王等人随耶律衍一起进京。

等他们到达京城,已经错过了春暖花开的时节』不过夏季也有夏季的美,四野山岭都覆上了葱郁的绿意,大地仿佛穿上了绿色的衣裳,往哪儿看都是青翠满眼。

耶律衍带着无数草原上的财富前来。即使朝中最顽固的“守旧派”,此时此刻都忍不住露出开怀的笑容。

赵崇昭召见耶律衍,谢则安随行在侧‘律衍抬起头打量着自己曾经想除之而后快的“谢三郎”,心中不免有些惊异♀“谢三郎”实在太年轻了,年轻到让他无法相信端王会对他有任何别的想法。

在端王心里,这大概就是一个比较处得来的后辈吧。

而且不像,真不像——一点都不像他所了解到的那个运筹帷幄、步步为营的“谢三郎”。

四人坐定,赵崇昭问起端王日后的打算‘律衍替端王回答:“我们一起往北走,清扫完颜族的人。”

谢则安望向端王。

端王静默良久,才轻轻地:“是的。”

送走耶律衍与端王,赵崇昭便计划着去行宫避暑。今年边境无战事,入春后又风调雨顺,朝中没什么特别要紧的事儿以赵崇昭刚开口提了这个想法,姚鼎言和徐君诚就答应了:“陛下是应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若有要事,我们自会去行宫求见。”

赵崇昭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不若姚相和徐相也一起去,底下的人有要事大可直接去那边商量。”

姚鼎言和徐君诚心中感动,商量过后答应下来。

于是这个夏天,原本在御书房和政事堂处理的事情都转到了行宫。看着修得极为漂亮的避暑行宫与周围四通八达的驿道,众人心里有了新的感受♀行宫和道路都没有花国库一分一毫,全都是商贾自发为赵崇昭修建的,每隔十里,都能看见道旁立着凉亭」亭外竖着漂亮的石碑,石碑上刻着精美的赋,处处都叫人舒心。

落日西移,余晖烂漫鼎言让谢则安跟在身边,沿着行宫外的驿道走走停,走到一处凉亭外看完了石碑上的赋,转头对谢则安道:“你这个点子还真用开了。”这碑是源自于《旬报》的“征”,而赋底下设计着精致的纹理,把一批修路商人的名字写在其中◆是遇上个迂腐的穷酸书生,肯定会因为自己的赋和商贾并排在一起而暴跳如雷,不过在谢则安的力邀之下,许多大儒主动出面参与。

连这些“坛巨头”都接受了,再有人反对也只会被人嘲笑气度太。

有了这么个好开局,不少地方都已经修好了四通八达的水泥路。

谢则安从来不会居功,他诚挚地:“全靠先生支持。”

姚鼎言也给他家乡写了一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