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再穷不能穷军器(2/2)



李中易暗暗一叹,这是范例的狗血剧情了,居然让他给遇上了。

“本官知道了。”李中易没问黄小乙为什么要替郭六出头,理由不过乎就是那么几种,徒弟,婚约,或是有恩。

李中易命人找来都押衙杨正,当面吩咐他,由于机密军器的研制需要,需要调郭六帮忙。

见杨正有些迟疑,李中易知道他的担心,就冷冷地说:“假如交出来的是逝世的郭六,成果你懂的。另外。有些不该有的动机,我劝你还是不要妄想。”

李中易单身一人搞到了几十万石粮,斗垮了背景异常雄厚的梁国宾的光辉事迹。早就传遍了全部东京开封城。

杨正自知理亏,只得赶紧派人往把郭六放了出来,李中易亲身替郭六诊了脉,发觉除了体虚之外,倒没有太大的问题,也就放了心,随手开了个方子。命人往取药来。

黄小乙见郭六被人扶来,心里由衷的兴奋,赶紧跑过往嘘冷问热。显得好不亲切。

李中易吩咐蒋小三好好的照顾郭六,转身离开了弓弩坊。杨正见李中易并没有拿他开刀的意思,一颗悬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

这个人吃人的时代。类似郭六的遭遇。简直多如牛毛,李中易根本都管不过来。

据李中易估计,柴荣再次讨伐北汉的战斗已经拉开了序幕,从粮食的囤积量来看,至少足够十万周军将士,八个月以上的军粮。

历史上,由于大周这几年的天灾**颇多,黄河又总是决堤。缺粮也就成了必定。

从而,拖累了柴荣北伐的进度。导致他屡次拖延北进的时间,含恨逝世在了半道上。

如今,有了李中易这个“天外客”的帮忙,柴荣筹备粮草的工作,比历史上至少快了两年以上。

柴荣的手上有了粮食,又安排李中易来整理武备,不是想打仗,又是为了什么呢?

李中易回到三司使衙门,喝了两口茶,又翻看了一些胄案和铁案的往来公文。

研究神臂弓的事情,李中易是个门外汉,必须靠着工匠们往慢慢的摸索。

一旦这种远程的打击利器创造成功,周军的机动性固然还远远弱于契丹人,可是,列阵防御的能力,必将大大的加强。

李中易只知道炸药的配方,却搞不懂火绳枪怎么制作,就更别提燧发枪了。

不过,李中易认为,这神臂弓,无论是射击速度还是有效射程,应当远在装填步骤繁琐,射程很近的火绳枪之上。

而且,弓弩坊内,已经制成的弩,数目惊人,李中易现在缺的只是实验和改革的时间而已。

经过半个月的悉心调养,郭六的身材逐渐恢复了的健康,只是体力还比较虚罢了。

李中易往看看郭六的时候,郭六正靠在床上喝药,郭六唬得不行,挣扎着想下地行礼。

“不必多礼。”李中易快步走过往,抬手拦住了郭六,温和的安抚说,“你是病人,事急从权,不必讲究那么多虚礼。”

“多谢上官搭救,不然的话,小人……”郭六老泪纵横,感谢涕泣。

李中易笑着说:“你的家里不会有事了,我已经吩咐了下往。”

得了李中易的承诺,郭六拱着手,胡乱说了一些感谢的客套话。

郭六本认为李中易会问他有关制弓弩的问题,可是,李中易除了留下五十贯钱之外,什么都没说,就走了。郭六张开嘴巴,本想叫住李中易,却终极还是没叫出声,眼睁睁的看着李中易的背影消散在视线之中。

李小七有些好奇的问李中易:“公子,您怎么不把杨正直接拿下?”

李中易扭头看了眼李小七,淡淡的说:“我是管着军器的盐铁副使,不是开封府尹或是祥符县令。天下间,类似的事情多如牛毛,我即使想管,也是管不过来的。

李中易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是圣人,对于郭六的遭遇,他确实很同情。

不过,郭六固然吃了些苦头,毕竟没有涌现无可挽回的“大事”。

买粮食的事情,李中易已经狠狠的得罪了张永德和李重进。开封府尹昝居润,也是李中易顺水推船,给搞下台的。

在这种背景之下,李中易即使把杨正送进开封府,也不会有令人满足的成果涌现。(未完待续……)

ps:老泰山远道而来,司空必须陪着,否则就是严重失礼!暂时请假第三更,请兄弟们多多包涵!

等司空陪好了老泰山,必定加更补上,敬请体谅!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