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流水线(2/2)

快就过往了,李中易挨个验收工作的成效。当李中易创造,大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远远超过往日数倍,甚至是十数倍的的时候,嘴角不由微微一翘。

只有充分的竞争,才有可能逼迫国营企业的“干部们”认真的干活呐。

李中易仔细的检查了一遍,造出来的半成品,创造,磨出来的箭杆,比起以前,要光滑得多。

铁矢也打磨得锃明瓦亮,晃得人眼花。李中易点点头,国有企业也不是干不出成绩来,要害是勉励机制和制度创新。

开午饭的时候。工匠们分为了两堆吃饭,一堆是参加了吏员工序的熟练工匠,另一堆则是按照老措施搞生产的一般工匠。

左边这群工匠,碗里都有肉,吃的是精米白面。右边更大的一群工匠,碗里只有泛黄的糙米和区区几根咸萝卜佐餐。

有比较才有压力,有竞争才有动力!

下午。李中易午休完毕后,就听李小七汇报说,找他探听总装工序怎么弄的吏员。足有十几个人。

李中易微微一笑,说:“不急,时间还多的是,饭总要一口一口的吃。”

经过上午的现场比拼。有十个吏员带领的工序小组。获得了成功。

剩下的二十几个吏员落了选,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李中易,惟恐被李中易找到了借口,立马要“下岗”。

安排好了总装的工序后,李中易含笑问落选的吏员:“谁和供料的商人最熟?可以保证他们不断原料?”

有两个吏员抢着报了名,李中易点点头,就安排他们负责催料,并给出承诺:只要在生产期间保证不断料。空缺的敕牒,他们每人就有一份。

三十几名吏员。算上催料的和另外十一道工序的负责人,已经安置了十三名。

剩下的人,李中易又选出十一个人作为替补人选,专门负责每道工序的监督和检验。

李中易有言在先,只要他们查出的分歧格率,超过了必定的比例,就由他们顶上往,负责吸收该道工序。

李小七差点笑出声,公子简直是太坏了,这么一来,谁还敢偷奸耍滑?

剩下的十个吏员,李中易全都带在身边,让他们随时随地听候使唤。

李小七暗暗可笑,公子这一招看似没啥,实际是就近把这些可能扰乱的家伙,看管了起来。

在李中易的眼皮子底下,这些人即使想干坏事,也得掂量掂量他们的胆子有多粗?

下午,试点性的全工序开工造箭之前,李中易又发布了一个新招:十道工序的所有吏员和工匠,其中完成任务最快,用料最省的一大组人,不仅可以吃到肉菜和精米,还有天天一百十文的赏钱可拿。

这么一来,大家的积极性,全都被调动了起来。一天一百文钱,一个月三十天,就是三贯钱呐。

在这物价很高的开封城内,家里每个月多出三贯钱的收进,尽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官身、饮食、钱财,都备齐了,接下来,李中易倒要看看,谁是好汉,谁好孬种。

流水线刚开端,并不顺畅,重要是负责锯木杆的工匠,技巧含量最高,人数也最少,很有些忙不过来。

就在现场的李中易立即下令,从没有被选中的工匠中,挑出几十个木匠出来,帮着锯木。

只要进进流水线的工匠队伍,就可以每餐享受一荤一素的待遇,干得好了,还不仅有赏钱,甚至还有机会做官。

尤其是做官,对于这些身陷奴籍,儿孙不让参加科举的工匠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好多工匠抢着报名参加流水线作业。

参加流水线作业的工匠一多,负责监督的吏员数目,就明显偏少了。

李中易大手一挥,让他们各自挑几个能干的工匠,帮着打下手。

讲到检验质量的时候,李中易特地祭出了一个宝贝,即监督职员必须在每支箭杆上,标注出工匠的名字。

李中易有言在先,假如涌现无名的箭矢,则由监督检验职员承担相应的严格处分。

下一道工序的检验职员没有查出弊病,则要负起连带的责任,一起被撵出流水线工厂。

赏罚分明,职责清楚,可以追究到人,这么一来,李中易一手建起的流水线,初具规模。(未完待续……)

ps:现在是364张假如凌晨之前,超过了384张,司空必定加第四更!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