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洗脑(1/2)

廖山河对于军事练习,队列呀,跑步呀,立正稍息之类的战术动作,固然不懂得,倒也可以吸收。

他最头疼的就是识字,认字,和写字,起初是一天要认二十个字,半个月后,涨到了五十个字。

被削得细细的竹棍,捏在廖山河的手里,怎么都很别扭。

廖山河看了眼四周的老弟兄们,他创造,大家的状态都和他大致相仿,一个个龇牙咧嘴的握紧小竹棍,在沙盘上,歪七扭八的写下今天学来的新字。

军营里的晚上,实在是个空窗期,除了睡觉,还是睡觉,差别只是睁眼还是闭眼。

练了一个时辰的字后,李中易含笑叫停,开端按照教案,讲战史故事。

听李中易讲古,这是军官团内所有人都爱好的事情,他们扔下手里的竹棍,聚精会神的盯在李中易的脸上。

李中易喝了口茶,淡淡地说:“元狩二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往病为骠骑将军,带领精骑一万人,从陇西出发,攻打匈奴。河西战斗,南路军张骞举动缓慢,李广只身被围,霍往病转变原有作战打算,冒险从浑邪王的地区直插过往。当时霍往病只有一万兵马,而浑邪王与休屠王兵马合计不下六万人。霍往病集中上风兵力打歼灭战,抢在敌人主力&部队集结以前迅速突进,各个击破。使得匈奴人固然不断调兵遣将,其兵马却只能象羊羔进虎口一样被汉军一只一只吃掉……”

“请问诸位,霍骠骑何以能够以少胜多。取得光辉的战绩?”李中易讲完战史之后,含笑发问。

“报告。”廖山河按照李中易定下规矩,抢在众人之前。进步举手发言。

见李中易含笑点了头,廖山河摸着脑袋说:“霍骠骑带领的是精锐骑兵,行军迅速,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

“嗯,说的好。”李中易微笑着频频点头,给了廖山河很大的勉励。

廖山河受到了勉励,更加愿意说话。他补充说:“以末将的见解,除了骑兵突击迅速之外,霍骠骑重要是集中了上风兵力。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手段,没有让匈奴蛮子凑集成一团。”

“说的很好,还有没有谁要补充一下自己的意见?”李中易见都头杨烈有些跃跃欲试,就抬手指着他说。“杨烈。你来说说看。”

“回老师的话,学生认为,是匈奴人太过自大,雄师集结异常缓慢,才给了霍骠骑集中上风兵力,突袭的大好机会。”杨烈在李中易的微笑勉励下,大着胆子说出了敌人所犯的毛病。

“好,好。好,好极了。持续说,持续说。”李中易很有耐心的鼓动着杨烈,把他的想法都说出来。

杨烈抓了抓脑门子,忸怩的说:“学生还认为,汉军蓝本骑兵就少,还要分兵数路,实在是有大问题的。”

李中易眼前立时一亮,立即来了兴趣,于是追问说:“你倒是说说看,问题出在了哪里?”

“学生认为,兵分数路,实在是可行的。但是,兵分出往轻易,再想集中起来,却难上加难。”杨烈越说越流畅,越说胆子越大,“老师以前曾经分析过,卫青卫大将军第一出击匈奴的时候,之所以取得斩首七百的战功,根本性的因素,匈奴的主力没有以他目标,又是以多打少,再加上是偷袭战,所以才获得了成功。”

“胡说八道。”有人不顾礼节的站出来,反驳杨烈的谬论,“想那卫大将军,乃是我汉儿抗击匈奴的盖世名将,岂是你这小儿所能妄议的?”

“张老五,我说的是实情。”杨烈见李中易并没有出言禁止,索性大声加以驳斥,“按照老师以前所言,汉军共分为四部,匈奴的主力一直盯着李广的区区万余兵马,以多击少,又断了粮道,李广安能不败?卫大将军第一次出战匈奴之时,不过是运气甚好罢了……”

撇开民族情绪,好汉情节,杨烈说的一点没错,李中易不禁暗暗点头。

军事作战,必须无所不用其极,尽不能逝世守所谓的条条框框。换句话说,军官团的成员,要有敢于寻衅权威的勇气,监军营的军事作战思想,才会涌现较大的突破。

那马谡,满肚子都是纸上谈兵的军事理论,只惋惜,临战的时候,墨守军事教条,导致失了街亭,脑袋终极被诸葛亮给砍了。

一时间,帐内唇枪舌箭,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

李中易静静的坐在榻上,一边喝茶,一边暗暗有些自得,争辩吧,吵架吧,嚷得越厉害,他就越开心。

如今的军官团,未来的顾问本部,嘿嘿,顾问们不吵架,怎么可能拿出公道的作战打算呢?

面对部下们的激烈争辩,李中易只是冷眼旁观,尽不轻易干涉。

吵闹了一个时辰,李中易见李小九已经停下了记载的笔,就果断结束了争辩。

李中易领着众人,转移到隔壁的一座大帐,大家进帐一看,却见一只宏大的地形沙盘,跃然眼前。

杨烈十分好奇的走到沙盘的近前,仔细的一看,不由惊叫出声,“这不是咱们军营四周的地形么?”

李中易深深的看了杨烈,心想,有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