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何去何从?(2/2)

,李虎陪着天使,踱进已经摆好香案的国公府正厅。

李中易仔细看了看,却见这位来宣诏的钦差,却是他的老熟人,中书舍人刘鸿安。

“门下,吴国公李某,有大功于社稷……除开平郡王,中书令,加太师……尔其钦哉,可!”

随着刘鸿安念完诏书,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要知道,在大周朝除了羁縻的远方军阀之外,朝中尚无有外人封王的先例。

由此可见。李琼在柴荣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恭喜郡王爷,道贺郡王爷……”

一时之间。来道贺的宾客们,诵词如潮水一般,把李琼夸得天上没有,地上全无。

李中易联想到,此前他和李琼暗中达成的协议,不禁暗暗一叹,还真不能小瞧了古人。

李琼先结交李中易。再当王爷,无论怎么看,都是送了李中易一份大礼。

开平郡王。实在取的是开国,平天下之意,含义异常丰富,影响也更深远。

就在众人正筹备各自散往。回回本位的时候。刘鸿安忽然又从赞礼官的手上,接过一封新诏书。

“门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嗣……”刘鸿安抑样抑扬的念了不少空话,一刻钟后才转进正题,“诸臣工各自上奏,推荐储君。”

李中易十分猜忌他听错了,推荐储君。开什么玩笑?储君假如可以推荐出来,天子还有可能晚上睡得着觉么?

想当初。清虏的康熙帝,在废了太子胤礽之后,为了牢牢的控制住至高无上的权柄,故意设下骗局,也是让重臣们推荐储君。

成果,除了四阿哥之外,包含老谋深算的上书房领班大臣佟国维在内,其余的阿哥们都上当了。

尤其是八阿哥最倒霉,得票最多,倒霉得也最惨!

嘿嘿,真没想到啊,柴老大居然也玩了这一手呢?李中易的嘴角微微一翘,早在从高丽回国陛见的时候,他就已经被柴荣试探过了。

见大家都是一副的样子,李中易也装着困惑不解的样子容貌,打算置身事外。

“无咎,西宫的那位有喜了。”赵匡胤忽然凑到李中易的耳旁,刻意把声音压得极低。

西宫?嗯,也就是符贵妃了!

李中易忽然恍然大悟,柴荣恐怕早就知道了,符贵妃怀孕的消息,所以,这才急着要立太子。

咳,朝中从此多事矣!立太子的过程,从来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立过了太子之后,朝中明面上的紧张气氛也许会消散,可是,群臣们背里的小动作,确定数不明确。

“元朗兄,支撑谁?”李中易小声反问赵匡胤,目标是想,看看赵老二对此事的态度。

赵匡胤嘿嘿轻笑数声,他看了四下无人,这才小声说:“我曾为陛下的牙将。”

李中易一听这话,就懂了,赵匡胤这是在暗示,他不会公然表态。

好狡猾的赵老二?李中易暗暗告诫自己,此人在义社十兄弟里面的地位并不是最高,却终极获得了兄弟们的支撑,当上了北宋的太祖,显有不为人知的独门尽招。

鉴于赵老二态度坦诚,李中易也小声说:“兄弟所见略同。”

“呵呵,我就知道你会如此。”赵老二的脸上露出神秘的笑意,“知无咎者,赵元朗也。”

李中易心里明确,赵老二的身后,躲着一个十分擅长搞诡计诡计的赵普,再加上赵老二蓝本就很精明强干,强强联手,就骗过了柴荣,搞定了诸位结拜的兄弟们。

说句心里话,直到现在为止,赵老二对李中易确实做到了肝胆相照。

正由于如此,李中易也显得很迟疑,等柴荣驾崩之后,毕竟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应对赵老二呢?

不过,历史已经涌现转变,李中易手握破虏军之强兵,又有郭怀等人暗中相助。

换句话说,赵老二将来若想谋朝篡位,必需要过李中易这一关。除非,李中易提前被支开,带兵往驻守边境重镇。

咳,暂时走一步,看一步吧!

李中易心里明确,顶级权臣之路,只有两个结局:篡位或是被灭门。

远的且不说,西汉的霍光,一直辅佐汉宣帝,没有篡位。成果,这老兄刚逝世不久,满门老小就被汉宣帝扣上谋反的帽子,杀得鸡犬不留!

人在庙堂,身不由己啊,李中易暗暗一叹,挺直了腰杆,手里有兵,万事好说!(未完待续……)

ps:三更在凌晨发出,司空喝得多了点,需要小睡两个小时!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