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狠斗(1/2)

王溥捞过了界,惹来范质的敲打,李中易这个被攻击的对象,反而置身于事外。fqxsw.

杨炯见了此情此景,不由在暗中连连叹息不已,好一个深沉的李无咎!

李中易依然聚精会神的观赏着盏中之茶,对于议事厅内的大动静,他始终置若罔闻。

这都啥时候了?

李中易压根就没有和文臣们,争权夺利的想法。他现在就一个动机,谁敢碰他控制羽林右卫的兵权,谁就是他的逝世仇大敌!

尽不夸张的说,哪怕采用暗害的手段,他也要绞尽脑汁的做掉那个家伙。

柴荣已经北伐了,除了兵权之外,李中易对行政、人事等方面的政务,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的兴趣!

别看文臣们现在闹得欢,真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注定只能由枪杆子说了算!

史书上,写得一清二楚:赵老二在石取信等人的密切配合之下,宰了韩通的全家,然后用刀枪逼迫全部宰执推戴赵老二为帝!

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整部五代史,各国的天子,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往,早已证实了上述真理!

“嗯,杨枢使说得很有些道理。”范质轻而易举的拿回了主导权之后,轻抚长↑须,淡淡的说,“蜀国固然充裕,却不足为虑。南唐名将林仁肇起兵八万,已经攻破颖州,这才是亲信之患。”

李中易放下手里的茶盏,他心想,姜毕竟还是老的辣。范质不愧是主导朝政多年的相,异常苏醒的看破了当前最大的危机。

林仁肇。现任南唐的清淮军节度使,他可是南唐第一名将。fqxsw.

正是这个林仁肇。一直频繁上书唐主李景,极力主意找到合适的机会北伐大周,收复江淮十三州的南唐故土。

五天,仅仅五天的时间而已,林仁肇带领的八万南唐精锐部队,已经攻破了大周的南部重镇——颖州。

林仁肇的破城度,在攻城器械没有大展之前,简直快得令人指!

“李参政,陛下一直赞你。甚为知兵。如今,国家三面受敌,不知李参政有何卓识?”范质的视线擦过李中易的身上,终极,落到了议事厅的大门外。

杨炯暗暗点头,恩相不愧是恩相,只要一出手,就逼得李中易没了丝毫退路。

范质一张嘴,就把柴荣给端了出来。李中易还没听完他的话,就已经心中有数,他必须说话了。

“范相公,诸位相公、枢使。南唐倾国之兵来犯,林虎子又是名将,尽对不可小觑。在下认为。朝廷必须派遣一员虎将,领兵破之。”李中易慢条斯理的端出了他的观点。

杨炯翻着白眼。看着李中易的背影,嘿嘿。这位李参政的确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提的建议异常正确,却又是无关痛痒的空话。

如今,朝廷三面受敌,傻子都知道,必须派遣大将,带领精锐南下拒敌。

问题是,派谁往呢?

朝中著名的虎将,大多追随柴荣北伐往了,远水解不了近渴。

留在京城内的知兵之人,屈一指的,就是李中易这个常胜名将。其次是韩通,再次是石取信和慕容延钊。

假如,派遣位列宰执之班的李中易出征,雄师的主帅,舍他其谁?不管是韩通也好,石取信也罢,充其量只能做个副帅。

南唐的林仁肇,手握八万精兵,在得了颖州之后,其军力必定更加的膨胀。

面对如此强敌,大周国即使再不济,至少也要出兵八万。

自从,今上登基以来,只要涉及到重大的征讨,一直都是御驾亲征。

杨炯暗暗叹了口吻,今上最担心的就是,军权旁落,集于某个重将之手。

近六年以来,伴随陛下出征的大将,最多也就控制三万多禁军。柴荣最信任的亲信之将,韩通,他名义上是侍卫亲军司十余万禁军的最高主座,实际上,手上真正能够控制的兵马,还不到四万人。

如今,骤然将接近十万的重兵,托付于一人之手,柴荣如何安心?范质如何敢做这个主呢?

魏仁浦眯起两眼,仔细的打量了一番李中易,他心里很明确,李中易既然提议朝廷派重将迎敌,显然是不想当雄师之统帅,以避开嫌疑之地。

识时务者为俊杰,在魏仁浦看来,李中易主动把他自己摘出往的行动,明智之极。

接近十万兵马的雄师统帅,说起来,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实际上,已是坐于危楼之上,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楼塌人亡族灭的险恶局面。

范质瞥了眼李中易,淡淡的问王溥说:“枢密院管军,王枢使想必已有良策?”

李中易暗暗击节叫好,王溥想挑起政事堂的内斗,范质的心里确定不爽,这不,六月的帐,还得真快啊!

魏仁浦的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正由于爱好揽权的坏弊病,柴荣才会把王溥贬往了枢密院。

所谓山河易改,本性难移,王溥到了枢密院之后,依然爱好揽权。以至于,几个枢密副使,对这位王齐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