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要命(1/2)

北方边境告急,政事堂的诸位相公们,除了李中易之外,全都忙得焦头烂额,范相公和符太后两个人,更是一筹莫展。

河北可不比山峦叠障的西北,自霸州往南一直到开封城北,可谓是一马平川。除了黄河这个天堑之外,再无可以拦阻契丹人的有利地势。

耶律休哥拿下了霸州之后,全部大周最富庶的腹地——河北与河南,便彻底的裸露在了契丹人的铁蹄之下。

朝廷的重臣们心里都非常之明确,坐镇于大名府的符彦卿,固然坐拥四万余藩镇兵,却尽不敢出城,在平原之上与契丹人正面对决。

范质心里很明确,满朝的将帅之中,惟有李中易一人,曾经狂胜过契丹人。

可是,范质更明确的是,符太后对李中易,有着一种莫名其妙,却又根深蒂固的偏见。

尽管,符太后的这种偏见,一直是范质所喜闻乐见,并且可以大做文章的妙事。但是,这种偏见,放到眼前的情景之下,却又令范质异常之头疼。

兵者,国之大事,一旦派错了将,让耶律休哥统帅的契丹铁骑,马踏于开封城下。一直主政的范质,只怕会被士林官绅们的口水,给淹逝世在政事堂内。

赵匡胤在前线吃了败仗,韩通也已经往了京兆府,撇开李中易不提,京城之中,固然还有石取信和慕容延钊二将,范质却对他们俩能否抵挡得住契丹人,高度存疑。

李中易刚刚请假,朝廷第二天就批了,显然是存了打脸的心思,故意做给满朝文武看的。

蓝本,范质和符太后算计得非常到位,先把李中易折腾得逝世往活来,直到整治得服帖服帖,再考虑让他带兵南下。出击南唐。

谁知,打算没有变更快,耶律休哥这个契丹第一名将,动作实在太快。居然早早的就在霸州城内,布下了暗线,一举篡夺了大周的北地第一门户。

势易时移,蓝本被符太后冷落的李中易,如今却成了用之不甘。不用又怕误国的鸡肋名帅,实在是世事难料呐!

宰相被休假,有着一套完整的程序,并不是朝廷想启用李中易,一封诏书就可以办到的事情。

表面文章,范质并不担心,不过是几推几让,走个让李中易有面子的过场罢了。

要命的是,契丹人雄师已经压境,符太后却依然对李中易的怨念颇深。不肯拜其为帅。

思来想往,范质不禁深深的怨恨赵匡胤,赵匡胤若是在西北击败了耶律斜轸,即使霸州被耶律休哥拿下,谅他也不敢深进大周国境太远。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范质不由仰面朝天,长长的叹了口吻,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何符太后如此的不待见李中易呢?

身为政治动物。范质十分懂得衡量利弊,现在是需要用到李中易的时候,至于以后怎么收拾李中易,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范质揣摩了一整天。依然没有找到说服符太后的好措施,杨炯察觉到座主的变态之处,就借着端茶递水的机会,试探着问范质:“相公,您可是在考虑北上的帅臣?”

“嗯?你有何卓识?”范质接过杨炯递上来的茶盏,下意识的反问了一句。

杨炯见他自己猜对了范质的心思。按捺住心下的喜悦,小声说:“方才,在下出门巡视各房的时候,偶然听人说及北边的战事,有人说,能御契丹蛮子者,非李无咎莫属。”

范质不动声色的看瞥了眼杨炯,唉,他的这位亲信门下,什么都好,唯独心思颇重,心眼太窄。

此前,李中易在政事内办公的时候,暗中整治了杨炯好几次,迫使杨炯收敛了很多相门人的傲娇。

范质的线人异常之通达,他早早的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只是故作不知罢了。

儒门中人修身的要诀之一,便是中庸之道,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三缄其口,方为立身处世的正道理。

就范质的本心而言,李中易让气盛的杨炯吃点苦头,实在并不是什么坏事,玉不琢不成器嘛!

范质故意略过了杨炯的刻意挑拨,叹了口吻说:“惋惜的是,太后娘娘那里难以说通啊!”

杨炯异常熟悉范质的作派,心知座主不悦,他立即收起私躲的警惕思,一本正经的说:“耶律休哥破了霸州之后,兵锋必定直指大名府,要知道,大名府符家可是太后娘娘的外家啊。”

范质微微摇头,说:“别人可以用符家有难来说事,老夫却尽对不可。”

杨炯眼珠子微微一转,立时明确,范质话里的暗躲着的深意。范质能够坐稳相之位,除了他深受先帝的宠信,一直控制着政事堂的大权之外,如今也十分需要符太后的大力支撑。

假如,范质用符家有难,必须启用李中易作为理由,符太后多半会让步。可是,有朝一日符太后醒过神来,对范质起了怀疑,那个麻烦可就大了!

小天子今年不过七岁而已,到十五岁大婚亲政之时,足有八年之久。这就意味着,至少在这八年之中,范质都必须获得符太后的尽对信任和支撑。

权利的诱惑,尽对可以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