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被迫出兵(2/2)

域,他还是太嫩了。

郭怀在纸上具体列明了,雄师行军所需要的所有设备,比如说,鸡公车(独轮车)、帐篷、水囊、绳索、做饭用的大铁锅,等等等。

不仅如此,郭怀还在纸上注明了,这些物品应当往哪里领取,或是到哪家商户往购置,这可就是不一般的仔细了。

正确的说,郭怀不仅一直默默地替李中易做着查遗补漏的工作,而且做得非常之居心。

更重要的是,郭怀在纸上特地提示:行军途中,一个营500人的战兵,至少需要200名民夫以及四百根扁担。

唉,一时不察,差点就要了老命呐!

谁知道打算没有变更快呢?此前,李中易只是惦记着守住河池城,却完整疏忽了对于民夫以及运输工具的器重。

“安民,怎么需要这么多民夫?”李中易非常好奇地问郭怀。

郭怀抱拳叉手,一本正经的解释说:“回李帅,如是中原地带作战,因多为平地,所以并不需要这么多民夫,只须多备马车即可。只是,我大蜀国西北部多山,而且绵延不尽,所以,士卒爬山的时候,除了携带盔甲兵器之外,不可能负重太多。”

见李中易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郭怀知道他很感兴趣,就持续先容说:“由于八百里秦川之险,若是咽喉要道被敌军所占,则我军必须翻山绕路。然而,群山之间,很多处所仅是一条羊肠小道,连独轮车都很难顺利通过,这个时候就需要民夫用扁担挑着粮食等物,弃车登山了。”

“安民,你很好,棒极了!”李中易双目炯炯,抬起手臂,十分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郭怀固然听不明确,棒极了是个啥意思,不过,这并影响他断定出,李中易是在褒奖他。

“李帅,山路行军时,绳索、大斧子和大砍刀,至关重要。”郭怀得了勉励,心里越发得劲,“无论是攀登险峰,还是开通进军之路,这三样物件,都必不可少。”

“持续说,你持续说……”李中易眼力炯炯地瞪着郭怀的嘴,惟恐遗漏了任何一点小细节。

“李帅,在山上同周军作战,重要的军器就是弓弩,其次是可供投掷的短枪,然后是刀盾,最后才是长枪。”郭怀咽了口唾沫,解释说,“弓弩、短枪和刀盾合适林中近战。我军的标准长枪长达八尺(约两米),在狭窄的山间,实在很难施展得开。”

这一次,李中易注意到了郭怀对他的称呼,怎么从李公变成了李帅?

哦,是了,李中易已经被李廷圭正式任命为检校乡军都指挥使,按照军中的陋习,已经委曲可以被称为帅。

“在山中作战,粮草很可能不济,那么,还必需要能够辨认野菜和野果的人。”郭怀说的口干舌躁,喝下两盏茶后,这才持续解释说,“晚上安营的时候,必须在山泉四周才行……”

李中易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功,所以,在和郭怀仔细的商量过后,才让黄景胜拿着重新拟定的物品清单往办事。

郭怀这边也没闲着,李中易让他拿着信物往找后军的辎重官,领取作战所需要的弓弩以及短枪等物。

等他们走后,李中易头脑里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一个固然很简略,但非常实用的长途行军工具:绑腿!

于是,李中易一声令下,让人把此前做衣服剩下的一部散布料,全都用剪刀裁了。

时间很紧,李中易已经没时间,来召集妇人们制作绑腿。

所以,标准化制作绑腿的工序,主动被李中易省略了。不管绑腿是粗或是细,只要拉扯不断,也就达到了应用的基础请求。

李中易站在高台上,当众做了示范。由于扎绑腿的动作,并不复杂,所以,即使有些乡兵头脑笨一点,也委曲可以把绑腿缠到两腿上。

看着台下手忙脚乱的乡兵们,李中易很有些自责。他此前一直认为,并不需要出城作战,所以,并没有想到要弄出绑腿来,实在是考虑不周啊!

假如有作战经验的话,李中易完整可以提前想到,并筹备好制式的步军背囊。

在部队整装出发之前,李中易可以让士兵们将同一发放的炒米、草鞋、伞具等物件,全部装进背囊,背在肩上行军。

就在李中易忙的脚不点地的时候,孟仁毅带来几百辆马车,载着大批的军用物质,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乡兵大营。

“无咎,李帅就是这个性格,不说我了,就算是皇兄他,也很多时候拿这个老倔头,没啥好措施。”孟仁毅替李廷圭解释了一番,然后指着一眼看不到的马车,“此往高梁寨的路上,一半是平地,一半是山地。这些马车暂时借给你们坐了走平路。”

“我还给你带来了一千只水囊,走山路的时候,用得着。另外还有避雨的蓑衣三千件,军中的民夫一千个,战马一百匹……”孟仁毅带来的东西,都是李中易所急需的。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