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小团体(1/3)

实在,李中易的想法,一直很简略:在这场大周和大蜀之间的战斗之中,保住小命,安全顺利的返回成都,持续享他的清福。

所以,李中易也不在乎,他一手组建的乡军骨干,全是郭怀的人。打完了仗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他拍拍屁股直接走人,轻松自在,逍远快活。

可是现在,郭怀固然说得很委婉,但是话里的意思,却是坚决反对解散乡军。

李中易上辈子混官场的时候,就深深的懂得一个道理:挡人的财路,如同杀人父母;拦人的官运,就是挖人家的祖坟。

郭怀的劝告,让李中易意识到,他一手组建的乡军,如今申明未彰,战功全无,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团结的利益团体。

可问题是,这么一支两千多人的大队伍,就算是位高权重的孟仁毅,也无法全部解决编制问题啊?

这一刻,李中易忽然感到,不仅脑袋很疼,蛋也疼!

“嗯,只要打完了这一仗,我想的话,孟帅的军中必定需要补充进往很多的有功之勇士。”

大敌当前的时候,李中易也不敢扰乱军心,只得给了个含混的承诺。

按照蜀国的军制,一个指挥(营)500人,五个指挥就是一个军,2{500人。

蓝本属于编外职员的乡军,一下子转为正规禁军的一个军,就算孟仁毅是孟昶最宠爱的亲弟弟,恐怕也办不到。

对于天子来说,手下的高级将领私下里大肆扩军,都是十分犯忌讳的事情。

当然了,以李中易和孟仁毅的深厚交情,安排近千人的小团体,在金吾卫里单独组建一个编制略大一些的营级单位,由郭怀来指挥,倒是没有特别大的问题。

得了李中易的承诺,姚洪暗暗松了口吻。实在,这些天来,老战兵弟兄们私下里都在担心,打完了这一仗后,全部乡军将何往何从?

实在,以郭怀对李中易的懂得,他并不担心老兄弟的往留问题。

郭怀一直暗中揣摩的是,追随在李中易身边的全部乡军大团体,更长远的发展问题。

权利既是春*药,又象是**烟,一旦吸上了瘾,再难戒掉。

当了几个月的副帅之后,郭怀深深地感受到,拥有权利的滋味,真好!

李中易表面看上往很随和,很好说话。实际上,在郭怀看来,生逝世攸关之际,李中易尽不是心慈手软之辈,出手异常之狠辣。

例子很鲜明。河池县的夏兵曹,由于勾结山匪,严重要挟到了河池县城的安全。于是,他的全家老小,无一幸免,统统倒在了乡军的屠刀之下。

杀人的是乡军弟兄们,但是,紧握刀把子的却是李中易。

这时,黄景胜忽然插话进来:“公子,一个武侯展就可以至少安置五十名弟兄。”

郭怀闻言一阵狂喜,到时候,精锐乡军往当禁军,其余的人都可以疏散开来,往做管治安的武侯。

这么一来,全部乡军的前途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李中易狠狠的瞪着黄景胜,这家伙也不是省油的灯,有枪才是大爷的朴素道理,懂的人还真不少啊。

见郭怀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李中易心头忽然一软,再怎么说,这支队伍也是他一手拉拔起来的血汗。

举个不适当的例子,全部乡军也就类似于李中易手下的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这可是根红苗正的嫡系山头呐。

见李中易终于点了头,郭怀和姚洪喜不自胜,未来的前途无忧矣!

解决了乡军将来的命运问题后,李中易手里捧着茶盏,含笑问郭怀:“棱堡都修睦了?”

郭怀说:“还没有这么快,不过,天亮之前,确定可以完工。咱们占的这座山地形非常好,不仅牢牢地锁住了出山口的咽喉,而且,大石和粗木很多,不需要往费太多的工夫转运回来。”

“嗯,滚木、擂石要多备,最重要的是戒备敌军火攻,务必提前筹备好储水水的器物。”李中易的头脑里始终绷紧了一根弦,不管走到哪里,戒备火攻都被他视作第一要务。

“山上的竹子很多,末将让随军的木匠,劈竹引水,已经把寨外的地面,全部浇透了。敌军别说纵火,就算是爬山都很艰苦。另外,末将命人砍树的时候,吩咐过弟兄们,要留下一些低矮的树桩子。”郭怀具体地解释了他的安排情况。

李中易频频点头,末了,又问郭怀:“派往河池报讯的斥候,应当已经到了吧?”

“是的。末将先后派了三拨斥候骑兵回城报讯,这个时候,应当都到了。”

郭怀毕竟间隔上层决策圈太远,他并不知道李中易,实在是被李廷圭硬逼出河池县城的。

按照常理,乡军创造高梁寨已经丢了之后,就应当转身向后,连夜摸黑跑回河池城往。

可是,李中易却没有采用这个建议,反而命令后军选择险要的地位,安营扎寨。

对于这一点,郭怀一直没有想得太明确。

李中易也确实不太好解释真实的原因。总不能直白的告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