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打棒子的草谷(2/2)

自从周太祖登基之后,有鉴于晚唐以来,军阀们换天子比吃顿早餐还轻易,便存了重文抑武的心思。

到了世宗朝,先帝更是格外的优遇宰相,礼法上的规矩格外能够道尽其中三昧:宰相者,礼尽百僚,面君有座。

假如,李中易只是领兵大将的身份,仅仅身边携带女子这一条,便可让他身败名裂。

可问题是,李中易乃是正儿八经的先帝托孤八相之一,享受的也是宰相级别的超级优厚待遇。

别说李中易身边只是带着几个女人伺候着,就算是干了更加出格的事情,只要不是谋反,朝中的小天子和符太后也必须捏着鼻子认了。

蓝本是朝廷刻意重文抑武的制约手段,到了李中易这个通吃政军两界的两栖巨头身上,反成了可笑的**,实在是世事难料啊。

此时的高丽国王宫内,赶来勤王的将领们从满月台下登上高阶,凑集于正殿之中,正吵闹个不休。

身为高丽新王的王,固然高坐于王座之上,却被凑集在眼前的一大群勤王将领们,吵得头晕脑涨,没有片刻的安定。

王,字长民,他是高丽国主王昭的嫡宗子,母为大穆王后皇甫氏。

此前,王昭被李中易软硬兼施的弄往了开封常驻之后,蓝本安排的是王昭的胞弟王贞监国,由金子南控制实权秉政。

可是,由于李中易的需索过火,令高美人苦不堪言。于是,不堪被压迫的高丽国豪族和权贵们,暗中勾结在了一起,利用金子南往郊外别庄偷会贵妇的漏洞,联络了高丽六军中的“正义”将领,一举反正成功,并拥立王为新主。

自从王登位之后,就没有过上一天的舒心日子,原因实在很简略,他们赶走了金子南,又断了个李中易的供奉,以李中易的贪婪成性,岂有不报复之理?

可问题是,金子南固然是个混球,却是个胆子惜命的家伙,由于担心部队不稳,金子南刻意在高丽六军二卫之中,叠床架屋的安排了好些级别雷同,却又互不统属的各级将领。

高丽豪族和权贵们的造反很成功,不仅宰了王贞,更赶走了金子南。

反正的义举十分顺利,可是,权利分配的时候,由于将领们此前互不统属,就面临了谁主谁从的分赃困难。

王为了坐稳王位,更为了保住小命,索性下诏,命各地的豪族带兵进开京勤王。

这本是王的一招妙棋,十分有利于稀释六军二卫诸将的兵权,而且理由光明正大,令人无法反驳。

谁曾想,处所上的豪族们蠢蠢欲动,都想从全新的系统之中分一杯羹。

在李中易故意按兵不动的放荡之下,高丽各地豪族们认为有机可乘,或许也是想抱团取热,在短短的时间内,竟然凑集了三十万兵马,进进了开京。

俗话说得好,人少好分钱,人多好过年!

古语又云: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如今的开京城中,恰好是僧多粥少的为难局面,各路勤王的兵马进了城之后,便不管不顾的各自盘踞了或大或小的地盘。

鱼龙混杂的成果异常严重,谁都不想放弃得手的权利,直到目前为止,存放粮食的国库,第十八次差点被抢劫一空。

王本是正统的高丽王位继续人,从小就吸收着接班人的特别练习,假如给他足够的时间,倒是有把握慢慢的整理明确朝政,使大权回于一人。

只惋惜,李中易并没有给王太多的时间,大周的王师都已经兵临城下了,三十万勤王雄师的最高指挥权,依然没吵明确。

这可如何是好呢?王面对吵吵嚷嚷的份乱局面,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夜之间,他的眉毛竟然变成了没有半丝杂色的纯白。

:司空紧张的码字中,至少还有一更,求月票的勉励!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