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我要读书 中(1/2)

对于赵世看不懂诸国的文字这件事,乐池在回家的路上就已经知晓了。这一路上,二人闲来无事,就各自阅读竹简消磨时光。

但是当赵世拿起竹简之后,除了秦国的貌似还能看得懂一些之外,其他国家的竹简,对于赵世来说那就是天书。为此乐池还特意问赵世为何会如此?在赵世用毛笔在空白竹简上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之后,他才知道,赵世所学的文字不同于这个世界任何国家的文字。

虽说有点像秦字,但是也很是不同。那是一种独立的文字,应该就是赵世所说的其师门专用的文字了。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师门啊?居然会有自己单独的文字。也许这也是一种为了不让师门之学轻易被别人学去的手段吧。可见他们学的东西是多么的惊世骇俗了。

乐池哪里知道,赵世所学的就是现代的简化字,虽说他也会写一些繁体字,但是那都是汉字经过了汉隶以后才慢慢演化过来的。

在这个时代,除去汉隶的老祖宗秦国小篆他还能用蒙的办法看懂一些之外,别的国家的文字当然是看不懂了。尤其是楚国的鸟型文更是如同看画了。

今日里,赵世说他打算读书,怎能不让乐池听后心花怒放呢。“但不知我儿想学何种学问?儒家?墨家?兵家?法家?抑或是阴阳家?还是杂家呢?

如果是儒墨二家之学的话,我中山崇儒敬墨,国都内也有不少两家的宗师于此,为父可为你请来。至于别的学派,除了兵家不好找以外,以我的身份也可为你寻得名师。

再者为父我也在军旅之中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了,自是有些心得可传授与你。”

“父亲怕是有些误会了,我说的要读书,并非读一家之书。而是要饱揽群书,学以致用。一家一派的学问,总有其不足之处。况且我首先要学习的也并非那些学问之言,而是各国的文字。这个才是第一要紧的。”

“恩,对于学习各国文字,府中但有书吏在,他可好好的教授于你。但是你刚才说并非要学一家一派的学问,这个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了呢?

要知道各个学派之间往往于学问道理之间是有冲突的。如果看得多了,是很容易产生混乱的。这于学问之道是大大不妥的。”

“父亲所言极是,诸子百家,各有道理,各有不同。然则那些学问始终是他们的,并不是我的。

我读其书,知其意,不过采众家所长来用之罢了。是以饱揽群书是很重要的。读书,不是读死书。是人在读书,而不是书在影响人。先师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

乐池在听见赵世的回答后,心思大动。可以说是波涛汹涌,不觉呆住了。

“这小子的心思好大啊,此子绝非寻常!他的师门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竟然能交出有如此心胸之人,这还是没有出师的情况下。如果出师的话,或者他那个师傅还在的话,那么又会教出怎么样的一个怪物来呢?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句便言明了人与书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怀疑一切的学派,也是一个包容一切的学派。太不可思议了。

可是,这样神奇的一个学派为何会一直默默无闻呢?是我孤陋寡闻了?还是这个学派过于神秘异常了呢?

总之这是一个强大的学派。这一点不光从赵世刚才发表的惊世骇俗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就是从他平日里的言行中也可以看出,赵世的这个师门很是不简单啊。

难道是传说中的鬼谷一门不成?也许只有那学究天人的鬼谷子的师门才可以做到森罗万象无所不包吧?”

想到这里,乐池突然脱口对赵世问道“我儿的师门,可是那鬼谷一脉不成?”

“鬼谷一脉?就是那个教出了孙膑庞涓,还有苏秦张仪的鬼谷子么?听说他好像和孙武的关系不错。”赵世听见乐池问他话,就不假思索的说了出来。

震惊,除了震惊之外,乐池甚至还感到一丝的惊恐。

“这个师门太可怕了,对于别派的隐秘竟然能如此了然于胸?原来世儿早先问起的苏秦竟然是如今秦国客卿张仪的同门。

还有他们竟然还知道鬼谷子与兵法大家孙武子竟然早就认识,这就难怪当年盛传孙膑是从鬼谷子处得到那传说中的《孙子十三篇》的。那么他们会不会也知道兵书的内容呢?”

想到这,乐池早就把今日的主题抛到九霄云外了。而是急切的向赵世问道。

“原来鬼谷子竟然认识孙武子,我儿你可知道这世间有一部兵法奇书,名曰《孙子十三篇》么?”

“您说的可是《孙子兵法》?那东西有的说有八十二篇,有的说有十三篇。”

“什么?还有八十二篇的?”

“老师曾说过其实真的《孙子兵法》只有十三篇版本的,至于那八十二篇的不过是后人杜撰的而已。”

“你可知道内容?”

“时间有些久了,好像还记得一些。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