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河边的少年 四(1/2)

第二更送到求推荐收藏

------------分割线--------------

“哦?公子姓‘赵’?”

听见赵世说完,姬厝对于对方的姓氏很是在意了一下。因为自己国家仇敌就是赵国。而今听见对方说自己姓赵,他怎么能不心里一突?

“但不知,赵公子与那赵国国君可有亲戚?”想到这里,姬厝不觉开口问道。

“呵呵,此‘赵’,非彼‘赵’。我与那赵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家父是中山本土人士。”

“哦,原来如此。”尽管没听太明白对方说的什么“一毛钱”是什么意思,但是大体上明白了对方应该是和赵国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姬厝放下心来,继而也正式施礼并言道。

“在下姓王,名厝,字承先。见过足下。”

“既如此,我称足下为‘王兄’,兄唤在下为‘赵兄’即可了。”

“如此甚好。”

二人介绍已毕,具是开怀大笑。都没注意到,旁边司马喜在听闻姬厝称自己姓“王”之后,眼珠不住地乱转起来,“国君其志不小啊。这是要称王的节奏啊!”

等众人围坐在铜釜边的时候,赵世拿起了热好的酒壶,给自己先到了一杯酒,再依此给姬厝和司马喜各倒了一杯。然后举起酒爵,笑着对姬厝言道,

“王兄,晚来风欲雪,可饮一杯无?”说着就先干为敬了。

赵世先给自己倒酒,然后先喝了,这是有着自己的考量的。

刚才对方要登船的时候,麾下武士如临大敌,里外检查,可见对方身份非同一般。虽说自己并不在乎对方的身份,但是这种人一般疑心都很大。

怎么可能敢直接喝自己的酒呢?说不定还要用什么银针之类的东西验过,才会放心呢。为了避免大家的尴尬,不如还是自己先干为敬的好。

看着赵世先喝干了自己的酒,司马喜心头明显一松。

此时不比平常,国君就在身边,于这荒郊野地之处,雪夜孤舟之上,万一有个好歹,自己那可就真的是百死莫赎了。所以食物酒水一定要有人先行验过,确保无虞之后,才能让国君享用。

这个少年好像知道自己的顾虑似的,竟然先干为敬了。想到这,正巧看见赵世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不禁老脸一红。然后姗姗然地也举起了酒爵,对着赵世一躬,喝了下去。

姬厝到底还是个年轻人,就算再有城府,哪能和身边的老狐狸司马喜,还有对面的经历过二十一世纪强大熏陶过的赵世相比?所以,丝毫没有想这些,真的是酒到杯干。三杯热酒下肚,不禁打了个冷颤,然后就浑身觉得暖和了起来。

在众人喝过几杯酒后,小乐成终于忍不住要昭示自己的存在了。“公子,熟了,熟了!再不吃就化了!”

原来,他一直看管着火锅。看见自家公子要邀请别人上船饮酒,就知道看来今天自己是不能尽兴了。可是主人面前,自己又不敢放肆。所以一直没有吭声。

而今,看主人和客人在推杯换盏的,好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更加忘记了釜内的美食,这叫他如何不急?--------就算有外人在,自己不能跟着吃,看看也是好的吗!(这孩子已经没救了)

“咦?赵兄釜内究竟炖煮的何物?如此之香?刚才一进船舱就发觉内间有一股香气,不禁让人闻了食指大动。”

“呵呵,些许山村野食而已,何敢劳动王兄动问?此物名为‘火锅’,乃是我家乡的小吃,于冬日风雪之时食用,最是美味不过。赵兄如不嫌弃食物粗鄙,可与家老一起品尝。

不过,可能口味上与别处食物不太相同,恩~~~~有些辣。”

“辣?食物还有辣的?”姬厝不明所以,转头看着身边的司马喜。

“回公子,食有五谷,麻、麦、稷、黍、菽。味分五味,酸、甜、苦、辣、咸。不过我中原人士,甚至包括山西秦国,都不太喜爱食辣。

倒是巴蜀之地的人,因为所处之地环境湿热异常,因而偏爱辣味。敢问赵公子,贵老家是否就是那巴蜀之地吗?”

“呵呵,家老博学,令人钦佩。不错,确实,一般只有巴地、蜀地的人才喜欢吃辣。不过也不尽然。我家乡并非地处巴蜀,只是口味相似罢了。”

“哦?但不知赵兄仙乡何处呢?”

“小弟老家天津,不过渔阳附近的一个小地方罢了。”

“渔阳?那是哪里?”

“回公子,渔阳离蓟城不远,现属于燕地。”

“哦,那么说赵兄是燕国人了?”

“呵呵,非也,非也。祖籍那里罢了。”

“哦,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公子,可以吃了!不吃,那就真的化了。”

“呵呵,赵兄,看来你的小童都有些等不急了呢?”

“小童无礼,叫王兄笑话了。”

“无事,无事。来,小童儿,你且饮罢这爵酒,我替你家公子做主,许你一起吃这釜内美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