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祭祀(1/2)

祭祀

洽川(今陕西合阳县),其东临大河,西靠青山。此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上古之时,这里曾经是华夏‘有莘(身)氏’休养生息的风水宝地。《诗经·大雅》中的“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及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均源自于此。

秦国的‘德丰渡’就被设在了这里。

由于此处不仅是秦国粮食的主要产区,而且还是秦国链接内外交通的重要枢纽,所以,当地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显得十分的繁华。

因为背靠驿站,当地的老百姓,便把这附近的青山称之为了‘驿山’,即今天的‘秦驿山’。

最近,驿山的脚下,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座非常气派的坟茔。其封土高约三米,直径将近十米多。坟前,更矗立着一块硕大的石碑。所有的一切都是新近修筑的,因为,坟头土都还没有干透呢。

说它是坟,可是它的规模已经可以被称之为‘冢(种)’了。这绝对不是什么平民百姓可以享用得了的。只有那些达官贵人,王侯卿相才有资格使用这样的东西。

这里面埋的到底会是谁呢?当地的老百姓都很好奇。好事者中,有能识文断字的,他们在认读了石碑上的文字之后,这才惊讶的发现了真相。

石碑很大,上面却只有四个大字。书曰‘商君之墓’。

这里原来是商鞅的坟冢啊!要知道,商鞅的尸骨,自从被当地的守兵截获以后,便被草草地埋在了驿山脚下。由于其是被国君五马分尸的,所以,百姓们都很奇怪,是谁这么的有种,敢冒天下之大不韦,为了这么一个罪人建造起这样大的墓穴呢?

显然,商鞅犯得的可是诛灭九族的大罪,但凡和他有点关系的,都能躲就躲了。所以,没有秦君的首肯,谁也不会这么的有种。

商鞅墓是樗里疾俸赢驷之命督造的。

赢疾自那日辞别了咸阳之后,便马不停蹄的来到了洽川,寻访商鞅的遗骨了。多方打听之下,这才在驿山脚下的一个背阴之处,找到了商鞅散落的尸骨。挖出骨头之后,大家这才发现,商鞅的骨头竟然早已经都已经变黑了。整个埋骨之处是寸草不生,周遭,一副生人勿进的景象。

士卒在收敛骨头的时候,总是感觉浑身的不自在,有的甚至还没有接触到骨头,只是站的靠近了一点,就觉得浑身冰冷,说不出的难受。

樗里疾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是商鞅生前死的太惨,死后又被人弃尸荒野,鬼魂怨恨难消所致。‘超度商鞅,使之不以为害,’他这次奉旨前来,就是为了干这个来的。

为了化解商鞅的怨气,樗里疾寻龙点穴,最后终于在驿山山麓向着大河的方向找到了一块合适的地方,修筑了商鞅的墓冢。

樗里疾找这个地方,在堪舆上,是十分有讲究的。

一方面,一动不如一静,与其费时费力地再在别处找一个墓穴安葬商鞅,还不如就埋在当地好了。另一方面,洽川这个地方,地处交通枢纽,人来人往的,生气异常的浓郁,以人气化解鬼气,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而且,此地东有大河,西有高山,即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之局,借龙虎之气势以镇压恶鬼,以后,即便商鞅还有怨气,他也再难为祸了。

陵墓造好以后,樗里疾很快地就埋葬好了商鞅,并在坟前修筑了祭坛,准备加以祭祀。

今天就是正式祭祀的日子。

往日里喧嚣尘上的驿山山麓,今日显得异乎寻常的庄严与凝重。高出地面将近三米的祭坛之上,摆放着少牢、酒水、以及玉圭(注1);其下,众甲士躬身肃立,眼观鼻,鼻观口。

老天爷今天,也好像感觉到了,这里将要发生些什么,所以,虽然时近正午,但是却不见艳阳高照,而是阴云密布,片尘不起。天空今天像要塌陷下来一样,红彤彤的,像在流血。

“呜!!!!!!!!!!!!”

悠扬的牛角号被吹响了。早已经焚香沐浴完了的樗里疾,神情肃穆地缓步走上了祭坛。面对着商君墓,他缓缓地打开了自己一直双手捧着的竹简,开始用富有磁性的嗓音大声诵读起来。

配合着号角声,樗里疾低沉的声音在驿山的上空中回荡,

“维

大秦驷君十三年,岁次丙申,律中姑冼(险),丁亥之日,于辰正午(注2),秦君命右更赢疾,祭于商君公孙氏曰:

惟文王之血脉,公孙鞅者,自入秦始,为孝公明法令,而禁奸本;尊爵者赏,有罪者罚;劝民,耕农利土,习战陈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使秦无敌于天下,立威于万邦。

商君之功,以为圣神,商君之法,万世所依。

今君赢讳(会)驷,遣下官奠祀修陵,以慰商君在天之灵。英魂不远,伏维昭鉴,佑我君国。

尚飨(享)。”

祭文念罢,樗里疾先是躬身朝着商鞅的墓冢摇摇一拜,继而,直起腰身,转回头,对着祭坛之下挥了挥手,然后说道,“祭祀开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