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节 定汉中(1/2)

当刘弥端坐在城固城内之时,他知道,汉中已经是囊中之物了,张任也被五花大绑的押了上来,跪拜在刘弥面前。

“杨将军,你已尽力,此败非战之罪,可愿降否?”刘弥平声静气的道。

杨任倔强的答道:“末将受张公大恩,岂会轻易投降,有死而已!”

“是条汉子,来人,先押下去吧!”

待杨任押下不久,斥候来报:

“启禀王上,魏延将军昨日已经拿下南江,俘虏四千,斩敌两千,大获全胜!”

刘弥欣慰的点点头,笑道:“长果然不负孤望,甚好!传令魏延,趁胜出击,收取阆中,严防西川兵马趁火打劫!”

刘弥这边是兴高采烈,但是南郑的张鲁确实愁眉不展,他已经收到消息,刘弥派兵袭取汉中各处关隘,城固也已经丢失,他连退路都已经断了。

“阎功曹,眼下该当如何是好啊?”张鲁焦急的询问道。

阎圃叹息一声,答道:“主公,眼下只有一条路了,还是降了吧,若是负隅顽抗,只凭南郑城中的几千老弱之兵,实在难以抵挡刘弥的数万精锐,据报,楚军水师已经沿汉水而来,距离南郑不足二十里,刘弥的先头部队也距离南郑不足三十里了,明日即可抵达南郑,我军实在难以抵挡。”

“主公,阎功曹所言正是,敌军势大,难以匹敌,若是负隅顽抗,只怕是汉中皆沦为焦土啊!”开口话的是杨松,他这么并不是真的有多么体恤汉中百姓,而是不想杨家的基业收到损害,南郑是杨家的根基,若是真的开战,杨家势必受到波及,到时候损害的就是他们杨家的利益。

“何人可为使前往献降?”张鲁在思索半晌之后才低声问道,他的兄弟还在刘弥手上,这可是他唯一的亲人了,若是他真的顽抗下去,那么他们一家子就真的要满门不存了,。张鲁想起了当年自己率兵出征汉中的事情,他的母亲为了给他创造掌兵的机会,甚至委身与刘焉那个糟老头子,自己最后虽然割据汉中,但是自己的亲人却全部死在了刘焉儿子刘璋的手上,只有张卫这么一个幼弟逃了出来,无论如何他都要保住自己兄弟的性命。

“在下愿意前往与楚王刘弥磋商!”杨松毛遂自荐道。

张鲁没有多什么,点点头同意了,随后跟杨松交代了一下自己的条件,让杨松尽快出发,杨松也是心里乐呵呵的走了,只要他在刘弥面前出现,就可以为自家争取更多的利益,这也是他为何主动请缨的原因所在。

杨松出使之后,张鲁就在城上挂起了免战牌和白旗,同时派人告知各路围攻南郑的楚军,他已经派人前往城固献降了。虽然如此,但是甘宁的水军和先锋黄忠的五千人马还是没有懈怠,将城固包围了起来,等待刘弥的命令。

当杨松出现在刘弥面前的时候,刘弥一点都不意外,杨松,三国历史上有名的卖主求荣之徒,刘弥对他是一点好感都没有,但是杨松毕竟是代表张鲁献降来的,他也不能对他怎么样。

“杨参军,张鲁是真心投降吗?”

杨松一脸媚笑的答道:“大王兵锋所向,战无不胜,我主为汉中百姓计,不想再起战端,所以真心投降,但是我主也有几个条件,希望大王应允!”

“看……”

“主要是三点,第一,汉中归降之后,希望大王善待汉中百姓,善待世家;第二,释放我主的兄弟;第三,允许我主在大王领地之内宣传五斗米教。只要大王能够做到这三点,我主愿意彻底归降。”

刘弥点点头,心里对张鲁还是很欣赏的,对杨松道:“杨参军回去告知张鲁,这些条件孤都答应了,但是孤也有条件,张鲁归降之后可以宣传五斗米教,但是只可宣传教义,不可再以五斗米教的形势发展教徒,五斗米教更名三清道教,孤出资在各地修建三清观,封张鲁为道教德惠大贤师,总管各地庙宇。”

“既如此,属下代我主叩谢大王!”

当杨松屁颠屁颠的赶回南郑的时候,向张鲁传达了刘弥的意思,张鲁也很是高兴,毕竟自己的五斗米教到底还是道教一脉,若是真的如刘弥所言,那么他的正统地位就确立下来了,他一生的愿望就是将先祖创立的基业发扬光大,刘弥无疑给了他一个意外惊喜。

“阎功曹,速速清点汉中的土地军民本册,明日正式出降楚王。”张鲁很是激动的道,荣华富贵对他没有什么吸引了,最重要的还是自家的基业。

第二天太阳初升之际,刘弥的大军浩浩荡荡临近南郑,张鲁早已经率领武官员在城门下跪拜迎接刘弥的到来,刘弥连忙下马扶起张鲁,向他宣示自己的善意。

“张公经营汉中十载,汉中百姓衣食无忧,张公真乃是仁义君子也,孤奉皇命收复益州之地,张公能够归附朝廷,实乃天下之幸啊!”

“大王过誉了,鲁才薄德浅,今大王代天子抚恤汉中,鲁归降来迟,实乃死罪也!”人家给脸夸赞几句,张鲁不能不兜着,做人还是谦虚低调点好。

“孤已经命人前往建业选址修建三清观,还望张公早日动身前往主持大局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