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三月六日,崇祯下令放弃宁远,征召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蓟镇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率部入京“勤王”。1;912;;5991;4;;1;19;19;19;;6;1;5;5;1;8;1;21;;6;1;9;11;09;;

——向北京奔跑吧,兄弟。

四人里只有唐通离北京最近,率八千人马先到北京,崇祯视之如救星,当即给予重赏,封“定西伯”。

重赏之下的唐总兵,唐通慷慨激昂,表示不辱君命。

唐总兵到了居庸关,李自成一来,立马开城投降,也算弃暗投明了。

过了居庸关,北京就在眼前,农民兄弟们群情激昂朝着北京前进。

吴三桂接到放弃宁远去北京勤王的旨意,本该亲率本部精锐骑兵,星夜赶到北京城下。

但他好似并不心急,宁远不光是住着明军,还有百姓,吴三桂走了,这些人必定受清军的抢掠,吴三桂真正做到了“民为贵,君为轻”民主政治觉悟,带领军民二十多万人,一同撤往关内。

崇祯的圣旨放弃宁远,但没有放弃宁远的百姓,吴三桂表现出高度负责的姿态,率领精锐骑兵殿后,保护百姓缓缓的撤离。

到三月十六日,吴三桂所率军民才完全进了山海关,而这时,距离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吊死还有三天。

吴三桂百姓分驻在山海关附近昌黎、乐亭、滦州、开平等各州县,然后才缓缓上路。

对于农民军的情况,吴三桂是完全了解的,那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自己充其量就是一架冲锋舟,在大海的滔天巨浪面前,马力再大的冲锋舟也白给。

勤王,哄哄崇祯罢了。

路上的吴三桂心里一定在思考着自己的未来,现在公司有两家,自己究竟应该去那一家就职呢?

这是个问题,必须谨慎对待。

老爸在京城也顾不得了,“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的美人更加顾不得了。

三月二十日,抵丰润,恰与李自成派来攻滦州的降将唐通、白广恩遭遇。吴三桂挥军将他们击败,收降八千人,得知前一日,崇祯已吊死煤山。

从时间上看,吴三桂完全有时间在北京陷落前赶到,山海关离北京也就200多里地,吴三桂手下是明朝最强悍的关宁铁骑,完全两天之内赶到北京城下。

虽不能“挽大厦之将倾”,但起码可以稳定北京群臣和军民的信心。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吴三桂没有这么做,而是慢吞吞的走着,好像在等待一些什么。

既然崇祯已经死了,证明大明王朝已彻底破产,从历史的货架上彻底下架,“勤王”已无实际意义,便拨转马头,回师山海关。

李自成坐上了金銮宝殿,头脑还是清醒的,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山(西)陕(西)、河南、荆襄(湖北)已在掌握之中,大江以南传檄可定,惟山海关吴三桂是一骁将,当招致麾下,而辽东劲敌又使我衽席不安。”

李自成手下的一个谋士也:“闻南方立藩王皆不足有为,惟山海关外不可无虑,宜储饷练兵以待之。”

李自成赞成他的意见:“吾亦以此为虑耳。”

可见这时候,吴三桂已是一个重量级的筹码,谁给的工资高,就去那家公司上班。

三月底,李自成派唐通率所部,携犒师银四万两,前去山海关赏赐辽兵。同时,特授明降官左懋泰为兵政府左侍郎与唐通协守山海关,又派出将吏各一人携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币千端赏三桂,另有敕书一通,封三桂为侯。

为了劝降吴三桂,李自成手里还有一张好牌,就是吴三桂的老爸吴襄,先前过,吴襄在京城做人质,北京城都落到李自成手里了,吴襄自然也被李自成逮住。

丞相牛金星起草,吴襄照抄了一封给吴三桂的信:······今尔徒饰军容,巽懦观望,使李兵长驱深入,既无批亢捣虚之谋,复无形格势禁之力,事机已失,天命难回,吾君已矣,尔父须臾。呜呼!识时事者可以知变计矣。昔徐元直弃汉归魏,不为不忠;子胥违楚适吴,不为不孝。然以二者揆之,为子胥难,为元直易。我为尔计,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赏,而犹全孝子之名。万一徒恃骄愤,全无节制,主客之势既殊,众寡之形不敌,顿甲坚城,一朝歼尽,使尔父无辜并受僇辱,身名俱丧,臣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