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1/2)

杜松,号称“杜黑子”。1;912;;5991;4;;1;19;19;19;;6;1;5;5;1;8;1;21;;6;1;9;11;09;;交锋时掳起两臂,乌黑如漆,持着金刀乱斫。杜松有勇无谋,为人粗蛮卤莽,作战时身先士卒,遇事不如意即自毁甲胄,声称欲削发为僧。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夏,官为总兵,接替李成梁镇辽东。期间曾因战败而要自杀,还焚毁所有甲胄器仗,被朝廷勒令还乡。后来再被起用为总兵,参与讨伐建州女真**哈赤。

**哈赤的另一个外交对象是北关叶赫部。萨尔浒大战前夕,北关叶赫部已经被**哈赤包围和孤立起来了,对后金有畏惧之感,对于明廷与后金双方的战争,基本上抱着观望的态度。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当明廷在辽阳誓师的时候,**哈赤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清醒地知道背后还有一支冷箭,北关叶赫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于是,便派遣卜路等四个使者出使北关叶赫部。这四个人原来是北关叶赫部人氏。他们回到叶赫部后,面见锦台什、布扬古,因为携带的书信丢了,就口诉:我家祖父(系指**哈赤的父、祖)与你家祖父,都是官军害的,为什么你们不报仇雪恨,反而与官军一条心,和我家为难。今后,我们两家讲和,共同报仇雪恨,希望你们不要出兵帮助明军。

因为锦台什、布扬古与**哈赤之间有杀兄杀父之仇和分尸之恨,便严辞拒绝:我等世受国恩,若有他心,天地不容。**哈赤遣使北关叶赫部,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尽管遭到了严辞拒绝,但在锦台什、布扬古两位首领的内心来,也不能不深思,不能不顾及后果。因此,从这以后锦台什、布扬古更加顾虑重重,不敢把自己的军队编入明军,处于迟疑坐困的境地。在出兵数目、方式等方面与明廷计较再三。明廷原来想让叶赫部出精兵一万,合开原路马林军,统一指挥。锦台什、布扬古提出叶赫部兵要自成一军,不愿意将自己的部下归汉官指挥。

明军于二月十一日,在辽阳誓师以后,决定二十一日开始,各路大军先后出边。不巧,十六日,天色突变,乌云密布,纷纷扬扬飘下漫天的鹅毛大雪,东北的大地上,一夜之间,换上了银装。白雪茫茫,银山起伏,寒风凛冽,按计划出师进剿,已有困难。经略杨镐不得不紧急请旨,将出师的日期后推到二十五日。

明军出师的日期尽管一拖再延,而仍然是困难重重,军事准备工作一直拖着后腿。总兵官刘綎曾经在四川任事,很得川兵的信赖。他对川、贵士兵的战斗力颇有信心。因此,屡次申请征调川兵。然而,兵部殆不用心,不予急办,致使刘綎迟迟不能出关。刘将军:要我出关,必须等待川兵,若是有川兵二、三万人,我可以独挡**哈赤的军队,不用其他路军助战。而首辅方从哲、黄嘉善不懂得军事,不察实情,恐怕师老财匮,一味地催促进兵。杨镐迫于“明旨之切责”,极力以红旗催战,不容刘綎等待川兵,强行督促出关进剿。四路出师的具体时间安排是,西路沈阳、开铁两路于三月二日到二道关,合营后再分路向后金都城赫图阿拉进军。四路大军务必在三月三日会师于赫图阿拉,率先到达战地的以炮声为号,传令各军,不得有误。

杜松军先在沈阳集中。二月二十八日,出师日期刚一到,他就急速挥军前进。第二天中午,全军到达抚顺城宿营。

杜松,号称“杜黑子”。交锋时掳起两臂,乌黑如漆,持着金刀乱斫。杜松有勇无谋,为人粗蛮卤莽,作战时身先士卒,遇事不如意即自毁甲胄,声称欲削发为僧。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夏,官为总兵,接替李成梁镇辽东。期间曾因战败而要自杀,还焚毁所有甲胄器仗,被朝廷勒令还乡。后来再被起用为总兵.

虽然有以上缺点,但是优点还是有的,杜松为人耿直、勇敢、廉洁,身上刀痕箭瘢如出一般疹,从不贪财惜命,颇有古代名将的风度。由于他身不畏敌,心欲立功,求战心切。二月二十九日晚,杜松将军又下令从抚顺起程,军士手持火把,星夜急促进军,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越五岭关,直抵浑河岸。

杜松将军所以进军这样急,这其中还另有缘故。杜松对于这次出兵所定的师期持有异议,他认为朝廷兵饷不济,士卒之间互不熟习,将领之间的关系不协调,不便于大举兴师。而经略杨镐轻率寡谋,面对枢臣催促进兵,不考虑实际情况,诸事都谋于辽东总兵官李如栢,朝廷有人骂他“糊面丧气,甘为木偶”,以李如栢的是非为是非。因此,他对于杜松将军的合理意见置若妄闻。杜将军无奈,秘密派人入关,以书上奏,乞请朝廷暂缓师期。杜将军的所作所为,被李如栢侦知,杜将军的送书人被截回来,重责十军棍。杜将军的合理意见不被采纳,又迫于军令不得不赴战。二月十一日,在辽阳誓师的时候,李如栢在酒宴上佯敬杜将军酒一杯,口称:我把头等功让给你(下面埋藏的心思是你先去打的两败俱伤,然后我去收拾残局)。老实人杜松受他所激,矢心不疑,举杯一饮而尽,决心争立头功。出师以后,李如栢又令人在杜松军中诈传:清河路已经进兵,**哈赤即刻将要被擒。杜松一听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