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两翼大军按时会合,皇太极一边下令包围遵化,一边派代表通知遵化巡抚王元雅,叫他无条件献城投降。1;912;;5991;4;;1;19;19;19;;6;1;5;5;1;8;1;21;;6;1;9;11;09;;

王元雅明知守不住,但拒绝投降,誓与遵化共存亡。

皇太极本想不战而驱敌之兵,谁知碰上硬骨头,不想攻也得攻。2日黎明,皇太极下令总攻,必须拿下遵化。八旗兵在震天的号角声中,开始从遵化城四面竖梯强攻。

王元雅指挥守城士兵,冒死抵抗,无奈士兵久疏战阵,与后金兵战斗力相差悬殊。王元雅以下将官,都死于刀枪、箭弩之下,非常惨烈。

正白旗士兵萨木哈图,第一个冲上遵化城头,在他的带领之下,八旗兵纷纷登城,遵化沦陷。

王元雅见大势已去,万分沮丧,又不想落入后金兵之手,便独自一人走进衙署,用一根丝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城中所有反抗的军民,皆被杀死。

皇太极攻下遵化之后,又指挥后金兵攻占遵化东的三屯营。三屯营副总兵朱来同等人,不等金兵到来,就带着家眷、亲信弃城逃跑。大将未战先逃,士兵一下子跑了十之**。

总兵朱彦国,虽有报国之心,无奈属下人心涣散,只好将逃跑将官的姓名写下来,在大街上张榜公布,然后自己和妻子上吊自杀。

皇太极占领遵化、三屯营、马兰镇之后,明朝北京以东的州县长官,根本无心在岗,为了保住性命和搜刮来的财产,跑的跑,逃的逃。皇太极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把一只脚踏进北京。稍作休整,11月9日,皇太极命令参将英俄尔岱、游击李思忠、馆官员范程带800士兵守遵化,其他人一起前去攻打北京。

因为实在没人可用,崇祯皇帝只有返聘已经退休的孙承宗为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负责北京城内外的防务工作。

崇祯对他信任的人,胡乱任命,命他们练兵筹饷,做守护北京的准备。结果负责各种事宜的人,没有一个不头大的。

负责检查武器的人,爬上城头一看,那些火枪大炮都在那里堆着呢,有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叫得出名字的也不知道怎么用。询问将领,也是一问三不知。询问士兵,100个人里也找不到1个明白人。

负责筹措粮食的人,到粮库一看,基本都是空的,军队里几乎没有隔夜的粮食,老百姓家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别花钱买,抢都没处抢去。

负责招兵的人,把地痞、流氓、和尚都凑到一起充数。实在不行,就让大臣的家丁、奴才到城上走几步。

七十岁的孙承宗,从老家河北高阳来到北京后,也遇到了难题。

崇祯不但不懂业务,而且还不相信人,瞎指挥。一道命令,24时就能改三次

崇祯开始觉得皇太极肯定是从通州打过来,便让孙承宗到通州负责防卫;孙承宗刚想动身去通州,崇祯觉得还是把老人家放在身边比较踏实,就让他留在北京。孙承宗刚巡视完北京防务,崇祯又觉得派他到通州最合适,下令他去通州。

孙承宗接到崇祯的命令,带着2个人直奔通州。到了通州城下,老头子回头一看,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已有个人溜掉了。

更让老头子郁闷的是,作为兵部尚书,京师防务总指挥,居然进不了通州城。守城人不开门的理由是,非常时期,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

那后金军来了为什么就主动开门?

经过周旋,孙承宗才得以进城,指挥通州防务。

袁崇焕比皇太极先一步进驻蓟州。崇祯皇帝又给已经在蓟州驻守的袁崇焕授权,叫他调度各路勤王援兵。于是,袁崇焕命令昌平总兵尤世威驻守密云,大同总兵满桂驻守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驻守三河。

后金兵,包括皇太极和诸贝勒,都不愿意和袁崇焕过招。别碰上袁崇焕,一提到这个人,他们头皮就发麻,心里就犯怵。

皇太极本想取蓟州,奔通州,因为要回避袁崇焕,便绕过蓟州向西。袁崇焕在蓟州,架着红衣大炮恭候皇太极呢,心里正唱着“等你来”,哪成想皇太极只捏软柿子。袁崇焕只能尾随其后,一路追下去。

皇太极一路也没闲着,接连攻下香河、三河、顺义等城。其实也不叫攻下,叫明朝官员拱送可能更确切,如有一城殊死抵抗,也不会导致袁崇焕追都追不上。这就导致袁崇焕把后金兵挡在蓟州之外的计划,全部落空。

这时,北京阉党残余的人,开始造谣生事,后金兵是袁崇焕引到北京来的。看形势,还真像,皇太极在前抢掠,袁崇焕在后“护送”,一直护送到北京城下。

皇太极攻下通州之后,袁崇焕也到达离通州15里的河西务。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