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乐熹开说兼并源(2/2)

耕田;孔丘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伯牛名耕。

牛与耕相连,用作人的名字,反映出牛耕方法在春秋时期已得到普遍推广。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人们开辟广阔的山林,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带来了方便。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了。

农业的展,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以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阶层,有了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

井田制的‘千耦其耕’、‘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形式过时了,而分散的、一个体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而且有继续展的强劲势头。

由于徭役田和份地分开经营,公私有别,劳动者对公私田的劳动态度也就不一样:在私田上精耕细作,用心经营;在公田上则漫不经心,消极怠工,应付了事。

于是,出现了‘公田不治’、‘田在草间’的荒凉景象。于是社会上亟需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取代原来的制度,这样各国的赋税制度改革就应运而生了。

管仲适时地提出了‘相地而衰征,****不移’的对策,拉开了改革的序幕。“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