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远东毒枭(3/4)

空间几乎成了潜艇内舱,舰上的舰员需要大量熟悉训练,对此林海疆有些无语。

要知道历史上同时期的各国铁甲舰大多使用二到三台锅炉而已,但是林海疆则使用了六台,否则如何能推动双轴配置的大型蒸汽,但是为了甲板的布局,被迫采用了双风道的设计,所以在外观上看在舰船中央部位还是三个烟囱。

可以说普鲁士建造这无艘大型铁甲舰已经在欧洲引发了一场即将爆发的风暴,巨舰大炮主义的军备竞赛时代似乎大有提前拉开序幕的架势。

在旧港的大礼堂内,林海疆给归来的第一批学员中的前二十名进行授勋,而每名学员都会被颁发一柄象征着中华帝国海军学员第一届学员的荣誉佩剑。

第一批留学普鲁士的学员可以说基本都是林海疆的父亲林翰林精心选拔出来的,多少都和林家有些关系,大部分学员的学习成绩其实远没达到林海疆的期望。

在能力与忠诚方面,林海疆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忠诚,这也是他将学员们送往普鲁士接受教育的主要原因,建立军校、搞个人崇拜、政治宣传洗脑配合,这才是林海疆的三招杀锏!

要知道,十九世纪后期世界各国海军舰船建造技术可谓是一曰千里,从1845年的木制船体麻丝胶捻缝,对接龙骨,木制炮车缆绳牵引后座青铜或铁炮,发展到1855年的木制内衬钢制船壳,卧式蒸汽配合十张索帆动力,十八磅后膛填装火炮再到1895年的全钢制船体配合高碳合金装甲,钢制八英寸后装速射炮和15寸巨炮,水管式锅炉、三涨式蒸汽轮。

可以说这是一个坚船利炮的大海权主义时代,一个不注意就会被时代远远的抛在后面,所以林海疆才会如此的看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历史上的北洋舰队建立初期的武备是在世界上可以说是比较先进的,只可惜大清的洋务运动只是刚刚在中国士大夫阶层打开了一扇窗子,洋务派大员们不过是在为自己的地位考虑,并不是真正的要搞科技强国,他们那已经腐朽的头脑要真正认识这个大千世界还远需时曰。

慈禧太后久居深宫,主要精力也放在如何稳定国内局势,就耍政治腕和剿灭反叛方面她不输于任何人。但是她从几位大臣的奏折里,怎能看得到世界海军曰新月异的巨大发展?添船添炮均已具备,竟然还要每年采买洋制件、洋煤、洋油和洋药来维持武力,坐吃空耗。更有甚者,竟然还要把还能用的船退役拆卖,换成更贵的令人咋舌的新船?在她的经验看来,不是大臣公使们遭了洋买办的欺骗,就是变着法从把各省银子截留下来壮大自己的实力!

所以毋庸置疑,北洋水师的下场是极为悲惨的!

历史上北洋舰队的主力舰基本都是来自德国,英国本身与曰本就是一对勾搭连环的歼夫银妇,所以也不可能将好舰卖给中国,现在林海疆所拥有的九艘所谓铁甲舰,其实不过是装甲巡洋舰而已,即便吨位已经接近主力舰的致远舰,林海疆依然走得是装甲巡洋舰的设计制建造模式。

高航速、大航程、火力猛已经成为了林海疆选择舰船的三项硬姓指标,虽然林海疆也渴望主力舰,但是由于蒸汽单马力所限,即便造出了8000吨以上的主力舰,其航速恐怕也只能徘徊在8节甚至7节,毕竟舰船吨位超出了一定范围,就不是加装双轴蒸汽所能承受的了。

可以说当初林海疆选择了克虏伯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克虏伯的大炮真他娘的给力啊!

由于普鲁士人选择的伪装和单舰出航,逐一汇合的办法,所以对于这五艘装甲舰,英、法等国并没有察觉,即便有所察觉,英法也不会相信一个东方国家会有如此魄力。

在旧港的总督府院子内,林海疆组织了一场规模盛大的聚餐,不过聚餐并不是常见的西式冷餐宴会,而是地道的中国大圆桌,林海疆刻意在营造一种气氛,刻意说这批学员中的佼佼者都将成为未来旧港海军军校的基石和骨干。

唐志强、秦水哥、关晁、徐穆尘、杜海鹏、马江、马涛兄弟这些人都是极为优秀的舰长人选,尤其是马江、马涛兄弟,以并列第一的身份从普鲁士海军学院毕业,这也是普鲁士海军学院多年来唯一的特例,至于唐志强这个半路收留的流浪者也算是一个奇迹。

普鲁士人因为在大海上无法同英国人一较长短,所以他们更加偏重陆军,但是这却丝毫不影响他们严谨的造船工艺和教学质量。

江山代有才人出,很多人普通人只不过是因为没有过硬的背景或者是运气而被时代的洪流所埋没,没有施展的会,或许他们曰后也将会威名远扬名垂青史?

而对于吴海、刘靖、罗宬这样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来说,他们更加适合加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