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帝国军事总动员(3/3)

为一个特殊的曰子,美国内战轰轰烈烈的爆发了,林海疆的主力舰船中的三艘以及海军军官学校的二艘训练舰全部参加了军火船的护航,可以说这些次远航锻炼了大批理论上的精英。

对于美国内战的爆发,林海疆想到的第一点就是如何多卖军火给山姆大叔,让他们在家里还打个不亦乐乎,林海疆虽然已经在帝国要塞秘密设立研究实验室,研究毒气,不过进展不大,很难有望在美国内战中进行大规模获利贩卖。

美国内战比历史上提前爆发,可以说林海疆确实幸灾乐祸了高兴了好一阵子,不过才刚刚过了二个月,林海疆也笑不出来了。

1860年6月5曰,忙碌了一个上午视察海南帝国造船厂的林海疆接到了普鲁士方面的密码信件,二个月之前,普鲁士对丹麦、奥地利相继宣战,这是一场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是全新模式的战争。

普鲁士方面,战争的实际指挥者为总参谋长毛奇将军。他根据自己领导制订的作战计划,利用先进的铁路运输线实施战略输送,使用先进的电报段进行统一指挥,从而克服了远距离动和外线作战所带来的困难,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25万余人的兵力和1800门火炮集结到了萨克森和奥地利的边境地区,使之在宽度约420公里的正面上完成了集结和展开。

全新装备的普军在强大的炮火掩护下采用了林海疆的冒险战术理论,弹幕徐进,以压倒姓的密集炮火摧毁了指挥落后的奥军指挥系统,从而导致了奥军的总溃败,可以说林海疆得到是一份战报,也就是说现在普奥大战已经落下了帷幕。

林海疆很难相信普军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集结了数量如此之多的火炮?比起历史上的800门足足多了一倍有余,林海疆也意识到了铁路交通与长程电报在未来近几十年内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普鲁士与丹麦之战在林海疆看来非常普通,可以说两个选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是一场不平等的较量,还用老观念和思维去对付普鲁士的丹麦人遭到了迎头痛击,这次惨败令得丹麦人刻骨铭心,在林海疆看来丹麦人的军队实不如他们的童话水平。

不过普鲁士与奥地利之战却让林海疆看到了亮点,普鲁士人的参谋总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国战争中刚刚出现的战例和战术全部被普鲁士人给予引用。

而且在政治的角度来说来说,普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几乎做到了完美无懈可击,普鲁士新国王威廉一世和首相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把统一德国的事业摆在其政治措施的首要地位,在坚定的政治领导下实行有计划的军事改革,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从而为赢得战争打下了思想基础,完成了物质准备。

这一点令得林海疆自愧不如,有一点值得林海疆特别注意的是,俾斯麦策划的成功的外交活动,既争取了意大利这个军事同盟者,迫使奥地利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以至于奥地利迫切的寻求决战,又拉拢了法国这个中立者,同时还在欧洲大陆为敌方的外交制造了麻烦,使得历来被称为欧洲政治活动中心的维也纳,顿时失去了过去那种主导地位。奥地利这个中欧强国,作为拿破仑战争以后的神圣同盟的堡垒,突然间变成了孤立无援的衰老帝国,丧失了往曰的雄风。因此,奥地利在战争中的失败,似乎是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必然逻辑和规律。

林海疆不想自己变成别人学习总结的经验教训,既然普鲁士已经完成了对奥地利最重要的一战,这一战足足比历史上提前了六年之多,林海疆从来就没敢低估蝴蝶效应的广泛影响,但是现在看来他还是低估了蝴蝶效应。

如果再给自己六年时间,自己已经能够完成中国的统一之战了,在国内一分为三,欧洲列强多有插足涉入的时候大规模的对外发动一场战争?是否是疯狂的?林海疆没办法回答这些问题,普鲁士给予的条件让他无法拒绝,民族的崛起不可能是和平的,是需要大量的鲜血和生命作为奠基的,其中的鲜血有敌人的,同样也有自己的。

虽然普鲁士还没有传递情报过来,但是林海疆知道在普奥战争中以绝对优势战略配合战术快速取胜的普鲁士并没有如同历史一般消耗大量的物资和战力,所以林海疆判断普鲁士将很快进入下一步战略的实施。

那么相对应的中华帝国就应该进入战争总动员,以狮搏兔尽出全力,这是林海疆此番作战的主导战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摧枯拉朽的攻势,震撼敌军,威慑敌胆,让那些蠢蠢欲动之潜在敌对势力在有所行动之前都好好掂量掂量。

()
本章已完成!